close

記得檳榔在20幾年前的光榮景象,家家戶戶在產季時相互交工的情況。但是近年來檳榔價格逐年滑落,主因是經濟不景氣、政府推廣不吃檳榔運動以及開放檳榔進口等項因素所致。

雖然檳榔價格的收益比種芒果還差,但是大部分的人還是喜歡種植檳榔,原因是檳榔是個低勞動力的經濟作物,相較其他作物來說技術層面較低,而且對於一個老化嚴重的社區而言是個不錯的選擇。再加上目前並沒有找到比檳榔更容易栽種的產業,所以檳榔還是首選。

但是最近一兩年香蕉已經有開始增加的趨勢,因為檳榔與香蕉可以混區種植,儘管這樣的方式不甚理想,從種植者的角度來看,一來可以不用放棄檳榔,也可以增加收入。

因此思索與尋找新的作物成了現在的一個新課題,作物條件必須是:

1. 適合這塊土地的生長

2. 低勞動力

3. 容易管理

4. 比目前檳榔的收益高

但是思索目前台灣常見的所有作物中沒有一樣積分高過檳榔,因此種植方現可能必須轉換方向思考,譬如種植水草或是任其雜草叢生發展生態觀光事業,然而轉換的過程是辛苦的,尤其是一般人在尚未見到利潤之前,是不會輕易轉作其他作物。

就像當初稻米轉作成檳榔時也是經過了56年的爭論與擔憂,很多家庭似乎都掀起了一股家庭革命風。保守派希望維持舊有生活模式,且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原因是檳榔並非主食,價格不穩定;改革派卻希望找到更輕鬆的耕種模式,不想再繼續過舊時代的生活。

因此當大家在思索該種甚麼作物時,卻忘了其實需要改變的,是經營管理模式。由於台灣地狹人稠每人可耕作的面積過小,造成資源與人力的浪費,如果五溝能發展成為紐西蘭種植奇異果的小農集結組公司模式,也就是政府推動的小地主大佃農的策略,儘管與政策有些小小不同,此種經營模式卻是非常適合現代的生活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