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前因新赤農場議題所延燒出的濕地湧泉的保存,讓關心生態議題的媒體關注到五溝水仍然具有如此天然與豐富的資源,希望能夠幫助五溝社區繼續保存如此珍貴的自然資源,因此媒體們陸續的來採訪介紹五溝社區的特色建築、自然資源與特有的人文、美食……,在自然生態部分有”我們的島”、”來我家放暑假”、”搞就一條線”,在特色建築部分有”華視新聞雜誌”、”八大電視台新聞部”,自人文活動部分有”客家新聞雜誌”、”自由時報週末版”等媒體相約採訪。

S73F5016.JPG  

搞就一條線來拍攝五溝點點滴滴~~~

S73F5028.JPG  

辛苦的站長一路跟搞就一條線人員拍攝水圳

S73F5034.JPG  

泡在水裡~~~~拍攝挺辛苦~~

媒體採訪過程中也讓很多的居民瞭解到,自己本身居住的環境擁有如此優渥的自然資源可以利用,而自己以往卻不覺得它的價值所在,但是經過媒體報導之後才開始了解,原來自己對於自己所居住的環境有那麼多地方是不曾去過,也不曾聽說過的東西存在,因此開始對周邊環境開始有了興趣,而最主要是周邊的親友也開始打電話來詢問,到底拍攝的地方是在哪邊,是否有機會到此一遊等等效應出現。因此最近假日五溝社區的遊客漸漸多了起來,遊客也是依循媒體報導的景點去照相留念,板條店的生意也越來越火紅,向工作站索取地圖的次數也逐漸頻繁。

    看到媒體重視與遊客的增加固然值得欣喜,但是必須考慮未來社區發展的模式是否想走傳統風景區的概念,就是假日車子排隊進五溝,還是需要重新思索媒體採訪所帶來的效益,而且媒體是雙面刃往往帶來的傷害也最大,因此如何能保存現有資源與減少傷害,是五溝村民面對永續經營所必須挑戰的最大課題,就各地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往往商業的經營常常戰勝了對於環境的保護與維持,因此目前社區居民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社區居民一昧的只想如何增加觀光客與如何增加收益的話,這將導致五溝社區快速進入另一個前所未有的破壞與改變,屆時原本質樸的環境將會便成高度開發與汙染的環境,五溝水就不能再叫做”五溝水”了!

    或許這是我個人的杞人憂天,也許五溝社區的居民是理智的,因為傳統思維的保留而以環境為主,發揮客家”硬頸精神”對於環境的要求而將商業考量排在第二位以後,大家會成立自治委員會訂立生活公約,以保障彼此的生活居住品質。

    希望五溝未來的發展是正向的繼續維持現在的生態環境,或是更加的優良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