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初夏的季節,很適合往山林跑,我們沿著台88一路開到盡頭,下到省道後,蜿蜒著路,隨著指標引往萬巒最負盛名的豬腳街,但我們只是過客,吃豬腳並不是此行的目的。再往裡面走去,房舍已不似街上那樣擁擠,連人影也稀稀落落,卻很悠閒地走在馬路邊。推著嬰兒車的阿婆、鐵馬緩行者、準備下田的阿伯,各自錯落在窄小街道的角落。

聚落名稱從硫黃、泗溝變成五溝社區,一個因年代久遠而字跡斑駁的綠色路牌,就立在街邊,上頭寫著「五溝社區歡迎您」,五溝國小則是進到聚落的第一個明顯地標。

來到三岔路口,我們將車子停在劉氏宗祠前的停車場,改以步行的方式遊玩。為何會用走的?這就要事先做功課囉!五溝社區被文建會定為傳統聚落保存區,所以一直維持舊式的街道,聚落的主要幹道西盛路也不到兩個車寬,所以錯車都要特別小心,又更遑論其他街道。

踩進社區的遊客,多半只知道位在外圍的劉氏宗祠,卻很少進到社區內遊玩。一進到西盛路,右手邊一間掛滿葫蘆的房舍,大門深鎖,我想可能來的不是時候,所以才沒開吧?但仍好奇這間葫蘆屋的功用。

再進去一些,同樣是在路的右側,大大的守護五溝工作站的招牌,就釘在灰色的水泥牆上,木製的門戶敞開,像是歡迎我們進入,一張原木大桌擺在廳堂中央還有一席長約兩公尺的長凳搭配著,桌椅後方則有張佔滿整個牆面的手繪大地圖,經工作站人員介紹才知道這是五溝村的地圖,旁邊有張縮小版的,則是電腦後製過的地圖,跟工作人員索取後,他們現場輸出一張A4大小的彩色地圖給我,十分精美,也開始我們的五溝探險之旅。

不可思議的是,這裡的每條路都像都市裡窄小的巷弄,一個車寬都算正常大小,其蜿蜒崎嶇的形狀,更活像處在現代迷宮中,這才發現事先準備的Google地圖,跟親臨現場後所見的街道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彷彿來到世外桃源,現實生活中的地圖是完全不管用的,唯有當地人所給的藏寶路線圖,才是指引我們正確方向明燈。

 

   DSCN1476.JPG   

 

此處的堂號寫法也不像傳統的客家聚落,除了傳統的潁川堂、彭城堂和至德堂之外,更有其在地的特殊寫法,有江南居、江之居、南昌和天祿閣等不同的名稱。其中有一特殊的牌坊名稱則是鐵漢樓,左右對聯各是「金精常照閣、鐵漢尚名樓」,此一牌名讓我最印象深刻,也許是浪漫個性使然,第一個想到的竟然是「鐵漢柔情」,幻想著是否有過什麼故事之類的,經由工作站的大哥解釋後才知道,鐵漢樓的典故和蘇軾有關,雖然不是愛情故事,我對此卻仍有憧憬,也許哪天冒出了一個新的說法也不一定。

 

DSCN1477.JPG

 

一棟棟的伙房,真會讓人有時空錯亂的感覺,這裡不像鹿港老街或北埔老街那樣,過度的刻意營造,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做生意,有股銅臭味瀰漫在空氣中的違和感,五溝和這些老街一樣有著傳統聚落之美,卻沒有勢利的金錢交易在此,居民的生計與觀光無關,全然不會有一般景點所給予的剝削感,彷彿參訪就非要買東西不可。

接著來到五溝著名的半月池,池中央有個六角形的塔,長得就像益智遊戲河內塔一樣,由幾個大小不同的六角形組成,依序排列的疊在一起。水池中有各式的水草,池邊也有不少的植物陪襯在旁,就像是來到生態教學池,只是少了講解的老師,讓我們這些不懂水生植物的人,仍舊只能霧裡看花。

沿路轉個彎,跨越水圳的小橋見到另一處知名地標,南柵伯公。這裡不像其他改建成現代廟宇型制的伯公,是個還仍維持傳統墳塚式的伯公壇,猜想應該是居民刻意保存的,否則以他鼎盛的香火,早就被改建了吧?

 

DSCN1442.JPG

 

折返回去,走到西盛路上,則可見到一幢仿巴洛克式的洗石子建築,其名稱為觀海山房,這棟灰色建築,在紅磚房瓦羣立的街道上,顯得格外引人注目,這是五溝過往歷史中最重要的學堂,走過一遭,似乎連自己的學識也增進了。

繼續向前,一條W型的道路,沿著路牆邊,有著一長串的標語就寫在泛著青苔、有紅磚裝飾上緣的石牆上,又讓人有時空錯亂的感覺,不禁聯想到曾經在某個舊式社區看到「保密防諜人人有責」的標語,只是五溝社區的是「懷我美好天地、就從環保做起;青山綠水永常在、環保工作莫等待」偏向重視環境保育的標語。

最後一站來到活動中心前的水圳,這裡又稱三合水,因為是三條圳溝交會的地方,橋邊有階梯可以下到河邊,所以我們便沿著步道走下去,玩水怎麼玩?我想應該不用多作解釋了吧。清澈不受汙染的水質,陽光把它映得更加光輝,折射的波光粼粼,偶爾刺進眼中,太陽的熱度反而讓我們更享受沉浸在水中的清涼感。

 

_DSC2250.JPG

_DSC2253.JPG

 

直到疲累上身,這才返回聚落中心,享用五溝村的五星級美食—粄條。這裡只有三間小吃店,有趣的是三間都是粄條店,但卻各有特色。位在聚落入口處鍾媽媽炒粄條,顧名思義最有名的就是炒粄條,是用番茄醬來炒,吃起來鮮甜順口,不像傳統的鹹味粄條;阿英粄條則位在五溝工作站對面,也是生意最好的一間,她招牌就在肉片,樣式簡單,也是這三間最傳統的板條店,卻能用簡單創出不簡單的美食;最後一間阿木生湯粄條則是在聚落邊緣,除了賣粄條之外,其麻醬麵也讓人讚不絕口,自製醬料混入麵中,香氣四溢的麻醬味,讓坐在一旁的人也忍不住多看幾眼。可惜我只有一個胃,一次只能吃一間,每每往返五溝遊玩時,彷彿「吃」才是我們的重點。

 

旅人 2011.05.3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 的頭像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